为什么焦虑型和回避型容易陷入一段“虐恋”中?

故事的开始,慕强的回避,会被焦虑身上的“光环”吸引。焦虑型人格,多多少少是一定会有一些表现欲的,这源于他们小时候得不到稳定的安全感,因而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表现来证明自己的价值。焦虑型是有上进心的一类人。他们会乐于去关注别人,学习别人那些受人赞赏的一面,形成与他人的良好互动。豁达开朗的焦虑们,是自带“积极光环”的,这让习惯呆在角落里的回避,眼前一亮。

起初回避遇到焦虑时,会有一种“仿佛找到自己真命”的喜悦感,焦虑身上的乐观、积极、阳光,深深地吸引着回避。

回避甚至会主动对焦虑展开穷追猛打,甜言蜜语炮轰,完全让焦虑感觉不到这是一个“有缺陷”的人。

你们可以每天20小时腻在一起都不觉得烦,每天有说不完的话,感情处于迅速升温的阶段。

为什么焦虑型和回避型容易陷入一段“虐恋”中?

焦虑和回避在相处前期,反而是甜蜜奔赴的
当然,在这个阶段中,回避身上的冷静、独立、距离感,也会深深吸引着焦虑,给焦虑带去一种“沉稳”的安全感。焦虑会感到回避就像是自己的避风港,而他是喜欢玩耍的小孩,终于有了依靠和归宿。同时,回避自带的神秘感,又让焦虑产生一种自虐快感的崇拜。于是,在焦虑眼中,回避是特别的,是和自己以往谈过的任何一任都不同的,对其感情投入愈来愈多,直至完全沦陷。

但是,焦虑毕竟是“缺爱就要索取”的人。他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期待和需求感,都是正常偏高的水平。

而回避却是“缺爱就要回避”的人。他们因为不相信爱,会把自己包裹的很严密,任何人都没法轻易地走进他们的心门,他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期待和需求感,是极低的水平。

一个需求高,另一个需求低。高的那方无法从低的那方获得满足,低的那方则在高的那方受到了吞噬,矛盾就显现出来了。

和回避恋爱,热恋期的时间很短。长则2~3个月,短则十几天就结束了。焦虑往往是不习惯这种感情热度迅速退却的场景的。

而回避呢,和焦虑相处下来后,也会发现他们的那些光环,居然是外强中干,“绣花枕头一包草”。原来焦虑居然那么黏人,他们的内心居然那么脆弱无助。

焦虑整日为了自己无节制的索取,让回避无法获得任何有价值的启发,无法给回避带来任何成长,也无法提供回避想要的独立空间。

无一例外,焦虑的索取、情绪化,都令回避倍感失望,于是逐渐抽离。

当回避企图要抽身时,你以为焦虑就会甘心做待宰的羔羊吗?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。

回避的冷暴力,是焦虑最恐惧的事。但焦虑不会坐以待毙,他们会想尽各种方法证明自己。

在这期间,他们不管是撒娇般的花式讨好法,还是指责、发脾气的强势攻击法,目的只有一个——挽回回避。

可悲剧的是,焦虑越是这么做,回避就越是要逃离。焦虑是回避的反面。二者的行为模式,就好比对方就是自己的镜像。

回避通过屏蔽(隐藏)情绪来避免感受存在孤独;而焦虑则通过飞蛾扑火来获得虚假“全能感”战胜存在孤独。

回避的跑,焦虑的追,就是虐恋的根本原因
既然已经产生了我上述提到的“类似家暴般获取安全感”的极端测试,那回避总归要合理化自己的认知。而在他们合理化自己认知的背后,又会存在这样一条逻辑线→“你受不了,你离开了关系,你就能解脱了;而我则会因为你的抛弃,对爱产生了更加多的怀疑和沮丧,我才是受伤害更大的一方”。正因为回避对亲密关系始终存在着否定和质疑的认知,他们不相信良好且长久亲密关系的存在,也不相信爱人的不离不弃,所以他们本身和你恋爱前,内心对爱就是鄙夷的。

不相信爱的长久性,必然导致了回避会通过更苛刻、更极致的方法来测试爱。

但同时,他们又是期待爱的。他们一个人孤独了太久,内心的草原贫瘠了太久,也渴望有人能成为他们所依赖的那束光,照亮他们内心的空虚和寂寞。

看起来好像焦虑回避是天生一对,其实他们都受自己对存在孤独恐惧的驱动,而彼此会采取的解决手段,对对方来说,却是“致命毒药”。

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,焦虑和回避其实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类型。

他们都是缺爱的,只不过焦虑面对缺爱的困境,会主动证明自己,主动索取他人的付出。

而回避则习惯麻痹自己,采用逃避的方式提醒自己“回避了就意味着不需要,不需要就不会有渴求了”。

幸运的话,有人被治愈,不幸的话永远迷失在表象里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焦虑比回避更可悲。

因为回避大不了彻底麻木,就可以避免存在孤独。而焦虑要不断获取能量,竭力创造能量,然后还要有合适的对象把能量给出去,原因只是因为他们对存在孤独的敏感。

本质上,他们其实都需要能包容自己的伴侣。

焦虑希望伴侣让着自己,把自己放第一位;回避则希望伴侣理解自己,不要让自己太累,更不要干预自己的自由。

但他们都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内心的需求,即使懂了,也会有所冲动,他们会受本能(先前行为模式)的驱动,做出对关系不利的行为。

焦虑可能会开始攻击对方或攻击自己,做出一些冲动又莽撞的事,或者说一些让自己事后反悔的话。回避会冷暴力面对一切,不管焦虑说什么做什么都冷冰冰的,这让焦虑感到绝望。

说到底,回避需要的是一个真正的强者。回避慕强,慕的是一个对外可以把自己的生活事业经营的顺风顺水,对内可以有很强的情绪管理能力。

焦虑的外在肯定不差,这才可以吸引到回避,但焦虑的内在是达不到回避的“慕强标准”的。他们的情绪化踩了回避的大忌。

回避向往的强者,一定是能够看见回避(隐藏)的内在需要,帮助他们修复原生家庭欠缺的爱的联结。

回避小时候常常需要压抑,在大人强势管控的环境下长大,他们内心有“别人看不见”的创伤。他们是希望“被看见”的。

但大人常年的无视,促使回避形成了一种“我不需要别人的关心”、“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”的防御模式。尽管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被看见、被认可、被夸奖,但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。

所以,回避会被外表看似热情似火的焦虑所吸引,来照亮自己渴望被看见的部分。

焦虑需要的,只是一个与他坚定站在一起,不离不弃的知心爱人。

焦虑小时候也会被大人忽视,但他们采取了与回避截然不同的方式——表现自己。他们会拼命的展示出自己优秀的一面,不断讨好大人,以此引起大人的重视。他们强大的外表下,有着一个脆弱的内心。

所以,焦虑会在看似理智冷静的回避身上,找到力量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觉得回避是比起其他人,都更能让自己感到“稳定”的那个人。这让其他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其他追求者,都黯然失色。

焦虑常常容易被回避牵着鼻子走,回避的一言一行,都控制着焦虑的喜怒哀乐。

和回避恋爱时,那种像做过山车般的跌宕感,让他们神魂颠倒,也痛苦不堪。

焦虑和回避,总是相互吸引。他们先是在彼此身上发现了自己所向往的优点,也终究会像照镜子一样,映射出自己不愿面对的缺陷和无力感,然后陷入轮回的沼泽中,无法自拔。

声明:
1.本站所指向的外部链接均指向第三方网站,本站本身只提供链接指向服务。第三方网站返回的内容与本站无关,且该指向第三方网站的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本站实际控制,本站对其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2.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,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您需要使用非免费的软件或服务,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。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删除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3.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
4.本站资源收集于网络,可能存在水印或者引流等信息,请注意自行鉴别内容,注意财产安全。

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,必填项已用*标注。

相关推荐

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

可能许多人难以理解,作为一个非常敏感的人,在这个世界上生存,要承担着什么样的压力。 别人一句无关紧要的言辞,在 ...